澎湃新闻记者 沈河西
2018-03-12 09:32 来源:澎湃新闻
(3月11日下午,孙未(中)带着四本新书做客上海书城。)
上海作家孙未最近出了一套随笔集,分别是《如果爱,何必去想以前和将来》《我的双足渴望远方》《早起的鸟儿有子弹吃》《放弃自己的一百零一种方法》。上一次孙未出随笔集还是2008年的《我们这个时代的爱》和《我们这个时代的病》。除了随笔之外,她写得更多的是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。
今天在大众媒体上,说一个人中产写作在有的语境下,不见得是一个好词,但孙未并不反感这个标签,她认为中产写作并不比草根少关注、少体察民生疾苦。
3月11日下午,孙未带着四本新书做客上海书城,与广大书友分享了她写这本书的体会。
《放弃自己的一百零一种方法》
这四本书中,其中《放弃自己的一百零一种方法》写的是她在行走西方世界的途中,观察到的中西方的文化和世情差异。说到目前国内频频见诸报端的“中产焦虑”,孙未觉得其实中国人没有必要活得那么累。
“我打个比方,我们中国人都是特别有上进心的,会很努力地工作。但如果你走到西方,你会发现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很多事情的标准是不一样的。在西方不会这么强烈地逼婚、拿我们和别人去比,也不会那么在意你是不是成功人士,我觉得其实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压力。”
《如果爱,何必去想以前和将来》
说到职业生涯的设计,孙未也感慨中国人在这件事上会特别战战兢兢,生怕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。“我们从小选专业都得特别小心,但是我是个小孩,我怎么知道我应该要干什么?我们很多人一旦离开了事业单位的编制,就好像在这个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,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恐慌。但是我觉得其实我们是被这种观念设计了。但好像我认识的那些老外不是这样。我认识一个蛋糕店老板,到了六十岁的时候,他想写小说,他就成了一个小说家。我爱干嘛就干嘛。”
孙未做过公司总经理,但这段经历,在她眼里,高薪但特别不高兴。“可能那个时候那样的工作是我想要的,但过了一阵我就不喜欢了,我觉得一个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年轻的时候我很想尝试一下这个社会很主流的工作,做了一阵之后我觉得我想尝试一些别的事情。和人打交道、很唯利是图,这些事情我也能做好,但我不一定喜欢去做。”
孙未1973年出生,但言谈举止还是很有少女感,这样的形象和气质也和她喜欢写都市犯罪小说有很大差距。对此,她的解释是:“写犯罪小说特别好玩,就是在小说里你犯罪但不用负责任。我觉得所有的写作者都有点反社会人格,如果他们不去写作,可能会去犯罪,当然这是开玩笑,我觉得我们国家的作协和文联为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”
这次的四本书里,其中的《如果爱,何必去想以前和将来》是情感心理学类的作品,但孙未自己坦言她没有被情感类的书籍治愈过。“治愈我的都是十九世纪的欧洲小说,那个时候的欧洲小说都是关心人类心灵和灵魂的,而不是为了解决现实世界的生存问题。雨果、狄更斯、大仲马、托尔斯泰都非常治愈我。小说其实反映的是现实生活,也反映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现在很多小说关心的是解决现实生活的生存问题,而不是着眼于人类的心灵和灵魂的。”
《我的双足渴望远方》
在孙未看来,过一种懒惰的生活,也是值得追求的,而且是可以做到的。“问题在于我们现在都忙着听别人的声音,根据别人的要求来活。”
孙未坦言自己不是媒体上说的那种盲目的文艺青年。一个例子就是她除了写纯文学,也写能畅销的犯罪题材的作品,以此取得平衡。“我觉得还是得要先搞定现实生活本身,才能去做梦。我不是那种文艺女青年。我也希望广大的文艺女青年先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好,这样不光是对别人好,也是对自己好。”
《早起的鸟儿有子弹吃》